PG电子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PG电子官方网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发布日期:2024-01-27  来源:

  第一,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经济、电工、物理、法律基等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生将来拓宽就业范围,同时也是为少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进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对口升学)打下基础。

  第二,专业基础课程。这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会的,如计算机常识、汉字输入技术和技巧、WindowsXP、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病毒知识、Internet使用常识等。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会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设置课程应该注重知识的先进性和完整性,应及时取消一些陈旧的、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业课程,同时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价值高的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结构体系,其中也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应用技术也是以这些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我们在选择知识、开设专业课程时应该注意到知识的结构体系。尽管中等职业学校更注重对学生各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但是,如果学生不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将无从谈起。[2]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专业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全面化,更需要既懂得计算机的知识和理论,又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化工作的人才。

  社会要求是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我们知道,计算机应用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全部掌握它是不可能的。例如CAD,不仅仅要求学生会操作应用一些CAD软件,而更需要掌握制图、设计等基本专业知识。又如计算机广告设计,也不仅仅是熟练操作平面设计软件,更应该具备相应的美工基础以及美学、心理学等知识。因此,如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的、专业的、多面本化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才是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划分为多个应用方向,让学生选择某个方向进行比较深入地学习,使之毕业后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PG电子官方网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根据本地就业市场对初中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第六,专业方向的调整及教师素质的提高。针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我们应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紧缺人才。计算机专业可细分为以下几个专业方向,如文秘办公、网络安装与硬件维护、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等,使学生在职场上能够有所专、有所长。

  由于计算机又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且变化很快,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把教师送出去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如出国培训、“四新”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等。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NIIT、思科、微软、CEAC等考证,并对获取证书的教师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二是创设名师工程,定期开展教学新秀评选活动,推进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建设,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学术水平。

  第五,课程结构模块化。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一个操作单元、一个专业工种都可为一个模块。它是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专业课程。专业课的设置应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主要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机语言(如VFP、JAVA等)、工具类软件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等级考试(二级)或劳动部的职业技术鉴定考试(中级),使证书与毕业证挂钩。

  第二,语言类课程的设置原则。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自然也就是学以致用。再加上中职学生的特点,语文、数学等基础类知识不够扎实,许多语言类课程如C语言,对绝大多数中专学生来说,好似天书。此类课程对就业又无关紧要,应当尽量少开或不开。鉴于许多用人单位或报考公务员等要求掌握一种语言,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考一门语言,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VisualFoxPro或是Access等数据库语言,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通过率。

  摘 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些萎缩,其产生的原因可从目前该专业的生源、师资、教学设施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去探讨。文章简要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强调对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பைடு நூலகம்时也进一步探讨了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课程设置的内容问题。

  第三,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中职教育应该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要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CAD应用工程师证书、NIT证书等。

  第四,开设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要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况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与大学、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差不多。这些学生连初中数学都不会,怎么能指望他们编制程序呢?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课程理论适度化。所谓理论适度化,就是既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理论知识,又要兼顾少而精。在课程教学中,尽量少教理论的推导,如二进制的转换、电脑的编码原理等。在一定程度上说,应该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需求来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

  第四,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以培养初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制图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CAD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从多年来计算机专业分配和单位的用人需求,以及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科,仅仅有一张中专毕业文凭是不行的,还必须把某一行业的行业知识,比如,金融、会计、广告等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会有出路。基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笔者认为,应把中职学校定位在面向操作第一线,填补低端人才培养的空白,使学校成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和相关专业、行业的紧密结合。

  第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应用程序设计的学习,主要以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和初级程序员为主要培养目标。

  第二,计算机网络。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和网页设计人员为主。

  第三,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当然也应让学生适当掌握美工知识。

  第四,模块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制作一个或多个专业软件,以使将来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多一分竞争优势。如CAD建筑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Core1DRAW平面设计、3DMAX三维图像设计、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不强求学生门门优秀,只要能精通一门,将来都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此外,中职学校为了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就必须经常性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定期做好毕业生的跟踪工作,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课程设置。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人才才会符合社会的需求,才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从而真正做到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新闻